3 min read

Godaddy的域名 & Swiss Bankers的卡

Godaddy的域名 & Swiss Bankers的卡
图片来源 https://developers.cloudflare.com/fundamentals/subscriptions-and-billing/troubleshooting-failed-payments/#bank-hold

博客域名又从Godaddy转到了Cloudflare。那会从阿里云转出来不知怎么选就挑了个市场占有率高的,谁知Godaddy隐私保护加收99,怎么看都是个威胁但当时无能为力。其实加入购物车但不付款,两三天后官方就会发优惠码,又其实这个码根本不能用,然后问客服为啥不能用,客服心情好会主动改价,心情不好会说700块以上才能打折,我的经验是提前续费、多问几天、多换几个客服总有打折的。就这样,我在Godaddy多花了三年冤枉钱。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,我现在好奇的是,Godaddy是如何占有那么多域名的呢?其核心竞争力在哪呢?

域名转入Cloudflare时也是坑,其中一个域名支付成功却转入失败,事后才在官方文档查到“批量续费会被发卡方判定为诈骗”(如图所示),那我连输三个转入授权码时,官方咋不拦一下呢?扣款倒是挺积极的。最后在支付方式里绑PayPal,PayPal再绑银联卡,重新支付后域名还是转入成功了。Cloudflare当然有自己的问题,但比起Godaddy又好太多。

转域名时在Godaddy和Cloudflare间来回切换,Godaddy纯白的背景页在我把屏幕亮度调到最低后依然闪得我睁不开眼;Cloudflare默认白色,但可以调成黑色。看来Godaddy的目标用户是不需要在半夜开电脑且关灯的。莫名对所有能调暗背景色的网站增加了好感,希望他们赚钱,细节成就伟大。

Dukascopy Bank也是坑,每笔订单都要加收1块钱,手续费还另算。而发卡方却是Swiss Bankers。域名转入失败但支付成功,钱却不见了。Cloudflare让我问发卡方,Swiss Bankers一个月给我发了10封邮件核对个人信息,每封邮件的结尾又写随时可以和他们联系,就这样隔三岔五的问候一下,显得没有忘了我,显得流程还在继续,我的钱没丢。这种工作上不紧不慢的松弛感来自于哪里呢?来自于我是外国人?来自于民主国家有工会?还是来自于瑞士工作强度和购买力平价都排第6?啧啧,实名表示羡慕。

七月搬了个家,想在Dukascopy Bank上改个账单地址,核对了一堆信息后让我勾选“非美国纳税居民”,不知这里面有什么行业秘辛,但我确实准备办ITIN了。U卡还是不行,我要办真正的银行卡。

絮絮叨叨又抠了快七百字,生命在于折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