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 min read

Not to ber

某大V,學富五車、才高八斗,博古通今,見多識廣。 每天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看過的書,走過的路,認識的人,大家之前都很喜歡他。 直到有一天,他表達了甜豆腐腦比鹹豆腐腦好吃的觀點後,引爆輿論,牆倒眾推,上了熱搜,跌下神壇。

A說:我萬萬沒有想到,你也是吃甜豆腐腦的人!!!
B說:怕不是收了甘蔗/紅菜頭農戶的錢,才這麼說的吧?
C說:剛剛關注你的時候,你還喝不起豆腐腦,誰能想到現在都要吃糖了……
D說:拋開甜味令人身心愉悅的事實不談,他家樓底下的早餐店就沒有一點責任嗎?
E說:為什麼說甜比鹹好吃? 這麼拉踩有必要嗎? 誰教你說的? 這麼說是什麼目的?
F說:他不是蠢,就是壞!
G說:謝邀,現在不讓匿了,所以這題我不會。

某飯館做的飯很好吃,店裡有湯麵、炒飯、餛飩、包子。 大家想吃湯麵的吃湯麵,想吃炒飯的吃炒飯,吃餛飩的不質疑吃包子的鹹甜忌口,吃包子的也不關心吃餛飩的膚色性別。 大家在一個飯館吃飯,共同收穫美味和飽腹感,各取所需。

刷社交平臺跟去飯館吃飯一樣,喜歡就多吃兩口,不喜歡就少看兩眼,千萬別去其他桌氣急敗壞的瘋狂打字,更別在炸雞漢堡店指著老闆的鼻子罵為什麼不賣鹵煮火燒。

迎合用戶還是引導用戶,這是一個問題; 但做土鼈或者不做土鼈,這不是問題。